第83章 赋税之外?(4/5)
帝令从速,则雷霆万钧,大婚吉日遂定于三月初十,甲寅良辰。
钦天监妙算,礼部嘉许,朱由校与徐婉儿,宛若天作之合,被誉为大明福泽绵长、子孙繁昌之兆。
此议一出,满朝勋贵及毕自言辈皆赞不绝口,唯唯诺诺,而异议之声,则悄然匿迹,不敢稍露锋芒。
继续阅读
京城之内,锦衣卫闲暇之余,竟以抓捕流民为乐,遣之挖矿,真乃怪象丛生。
西苑之中,朱由校正忙于拆建,闻此佳期,戏言:“继续吹嘘,无妨。”
此拆建之举,实因西苑构造所限,北海、中海、南海,虽景致宜人,然空间逼仄,加之皇上亲水而不溺,故皆非所宜。
最终,万寿宫(即未来之大光明殿)脱颖而出,得益于嘉靖先祖之遗泽,于紫禁城外筑此宏伟道观。
拆旧建新,只为校场广袤,以供皇帝阅兵之需。
婚事既定,朝堂暂得安宁,朱由校得以闲暇,与袁世振、毕自言共谋大明财政之弊。
优免之制,始于洪武,初为吏员之灰色福利,渐及官员,终至士子,然始终缺乏明文规制。
弘治年间,文官势盛,国库空虚,优免制度始得正式确立,然此一举,实乃大明税基受损之滥觞。
言及此,朱由校笑看二臣,忽问户部所报人口之数。
袁世振略一沉吟,答以五千一百六十万。
皇帝轻叹,递上一纸,言其估算大明人口应有两万万之众。此言一出,满座皆惊,毕、袁二人更是瞠目结舌,难以置信。
本章未完,下一页继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