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> 大明史上第一大帝

第84章 新基层架构(3/5)

目录

“县衙府库自会筹措。”

朱由校淡然一语,破其疑虑。

他深知冗官非患,效率低下方为症结。

官吏增,则效率升,税赋实,国用足,所费皆有所值。

更有一层深意,藏于朱由校胸臆:广开才路,以广池养官,稀释学阀之“喉舌”,让十里挑一、百里挑一、千里挑一之才竞相涌现,官场生机勃勃。

周应秋揣摩圣意,试探道:“县衙是否亦需扩编?”

“大明旧制,一县之内,正官、佐贰、属官、教职、杂职、吏典、差役,各司其职。”

朱由校挥手,太监呈上新制组织架构图,“抬品级,广设职,以强县治。”

图上分明,知县为正七品,县丞、主簿为佐贰,掌钱粮水利;教职受双重领导,教谕、训导并举;杂职因地制宜,巡检、驿丞各司其责;吏典六房繁忙,差役三班七部,人数众多,维系一方安宁。

众人观图,目眩神迷,皇帝此举,分明是将知县之权分散,设税务局、巡检局、刑名局,各以正八品官员主之,权力制衡,以防独大。

毕自言终是按捺不住,谨慎进言:“陛下,此设恐增朝廷负担,施政或有迟滞。”

他深知,若知县无能或懦弱,恐真为三官所制,权力架空。

毕自严话音甫落,皇帝尚未启唇,周应秋便挺身而出,朗声道:“陛下,明部衙权责固善,然今朝官员编制实难承载。”

言罢,他目光掠过皇帝手中的组织架构图,与科举取士之议交织,背上不禁渗出丝丝寒意,暗忖:若依此设官,进士不足,举人亦捉襟见肘,恐需秀才上阵矣。

皇帝之意,周应秋已洞若观火——此乃一场“激烈竞逐”之局,实则暗藏“纷争迭起”。

税务、巡检、刑名三局权重日增,必引朝廷选派重臣,省府随之增设三司,双重管辖之下,矛盾丛生。

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
六房之中,户礼兵刑四分天下,知县之位,恐难逃协调监督之责,稍有不慎,便成替罪羔羊。

本章未完,下一页继续

书页 目录
好书推荐: 我气质非凡,被柳如烟一见钟情 全球天降神种,开局种出全知之眼 穿书成了万恶男配 从一人开始成为诸天最强店主 谁动了那座荒岛 葬天塔 嘿嘿嘿!你的金手指是我的咯 怪物出没 上古归来我自神魔无双 星海遥遥归家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