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> 大明史上第一大帝

第102章 货币!(1/5)

目录

目睹赵晗的神色,朱由校略感赧然,却仍慷慨陈词:“定能胜任,朕深信不疑。”

语毕,他话锋一转,询问道:

“宝泉局产能受阻,症结何在?”

赵晗心中五味杂陈,却也迅速收敛情绪,禀报曰:“症结在于辊压机匮乏,已解决钢印之困,预估银币产量可达三千万,然辊压机数量掣肘日产量。”

“辊压机……”

朱由校沉吟,忆往昔道:“此非昔日兵仗局锻甲所用乎?”

“陛下所言极是。”

王末应声答道,详述缘由:“兵仗局迁址之际,因搬运不便,遂赠予宝泉局数台,后宝泉局购为己有。”

朱由校颔首,复问:“何不增制辊压机以解困局?”

王末面露难色,答道:“此等技艺已近失传,旧日工匠凋零,后继无人。”

“宫外亦有能工巧匠,何不一试?”

朱由校眉头微蹙,语气坚定,“朕已下令,按劳取酬,无有不可造之物。”

王末领命,虽感为难,亦只得应承。

心中暗忖,若外请无果,或可求助于魏大珰,借东厂之力。

“尽力而为,朕亦知尔等不易。”朱由校轻叹,心中忧虑重重。

“此债深重,实乃张居正遗策之失,拖延四十八载,非朝夕可偿。”

他忧心忡忡,“西班牙已衰,荷兰继之,其运输之力远胜前者,若再携巨资而来,国将不国矣。”

言及荷兰商人,朱由校不禁苦笑,其行事虽荒诞不经,如购英国股票之举,然其航运之强,实为隐忧。

“彼时若至,吾等将何以应对?”

大明天启盛世,京华一石粟仅值纹银一两,而时至清雍正之治,浙江粮价骤升至三两纹银一石。

“陛下圣明,既知银可铸币,何不试金铸之,以彰皇家之尊?”

赵晗稍舒一口气间,毕自严忽而拱手进言,语带深意。

“金贵于银,若以金铸,则银币之需,或可大减。”毕自严续道,言辞间流露非凡之见。

“金币之议?”

朱由校闻言,眼皮微抬,似笑非笑,审视毕自严,心中暗忖此人是否异想天开。

“毕卿有此奇思,朕甚奇之。”

朱由校手指轻扣,询问道,“今时金价几何?”

“市面之上,一两黄金可易十四两白银。”毕自严据实以告,虽不解圣意,却答得诚恳。

“若以金铸,一枚可当银币十五,其值匪浅。”

朱由校话锋一转,问及银币私铸之事,“卿以为,民间能否私铸银币?”

“虽能,然私铸钱币,实乃大不韪,等同谋逆。”

毕自严沉吟片刻,答曰。

言毕,脸上浮现恍然之色。

银币之贵,在于双重价值:一为物料之实,即八钱九分之银;二为皇权所赐,货币之虚。

为护此虚值,大明律严,私铸者视同谋反,三伯爷因此丧生,足见其严。

“世人若欲铸币,技艺精湛者不乏其人,乃至超越官铸之美。”

朱由校洞悉毕自严心思,续道,“然私铸银币何以稀少?皆因风险甚巨,银匠亦惧,多选择举报而非同流合污。火耗之利虽诱人,然性命与家产相较,孰轻孰重,一目了然。”

本章未完,下一页继续

书页 目录
好书推荐: 我气质非凡,被柳如烟一见钟情 全球天降神种,开局种出全知之眼 穿书成了万恶男配 从一人开始成为诸天最强店主 谁动了那座荒岛 葬天塔 嘿嘿嘿!你的金手指是我的咯 怪物出没 上古归来我自神魔无双 星海遥遥归家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