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> 大明史上第一大帝

第104章 损种!(4/5)

目录

翰林院缪昌期与御史袁化中面面相觑,确认无疑。

“他非已被锦衣卫拘?怎又变身宦官?”

目睹汪文言一袭红衣,缪昌期面露骇然之色。

此刻,众目睽睽之下,汪文言竟以手遮颜,犹如羞花闭月,实则内心痛楚难当——身为阉伶,何以颜面示人?

“小汪子啊,你身为咱家义子,在外便是咱家的门面,须得昂首挺胸,方能彰显咱家威严。”

“遵命,遵命。”

汪文言连忙应声,身躯挺直,然双手犹似千斤重,迟迟不敢放下。

“手放下来吧,遮遮掩掩成何体统!”

……

最终,汪文言无奈释手,任由众人审视,其状犹如待宰羔羊,暴露无遗。

“果真是汪文言!”

惊呼声四起,而他对此置若罔闻。

魏忠贤随即发号施令,东厂番役们开始驱使众人搬砖劳役,其手段之残忍,令人咋舌,昔日官场掮客,今朝却成了俯首帖耳的卑微之徒。

至于汪文言如何为魏忠贤出谋划策,朱由校既未知晓,亦无兴趣深究。

他深知,阉党与东林党之争,犹如双刃剑,伤敌亦自损,唯有保持冷静,方能掌控大局。

此刻,他手执新历,眉头紧锁,面露尴尬之色:“此物,朕实难解其意。”

历法之道,对他而言,无异于天书一卷,唯知有阴历、阳历、阴阳历之分,其余则一概茫然。

“此历,钦天监可曾验证?”

朱由校放下奏折与新历,询问李之藻。

“回陛下,历法验证,非朝夕之功,需耗时一年乃至更久。《大统历》昔日便是历经三年验证,方得推行。”

李之藻恭敬回禀,心中暗笑皇帝之问略显外行。

“臣所学乃西夷历法,而邢云路则精通《大统历》与《回回历》。此新历,乃我等融合中西之精华所创,理应无误。”

朱由校闻言,手指轻点奏折,犹豫不决。

大明旧历虽不完美,却尚能维持。

贸然推行未经验证之新历,恐生变故,动摇国本。

“先验证一年再说。”

“臣等遵旨。”李之藻早有预料,应声而退。

“另有一事需禀……”

朱由校轻置奏章于案,目光转向李之藻,悠然问道:“朕虽不解历法之奥,却闻钦天监诸位,算术精湛,可有此事?”

“陛下圣明,确有此誉。”李之藻虽感疑惑,仍恭敬应答。

数学,乃科学之基石。大明欲振科学之翼,必先立科学之分类体系,方能纲举目张。

“朕近观《算经十书》等典籍,深感其驳杂,历术算术交织难辨。朕意,钦天监可担此重任,将其中精华分门别类,历术归历术,算术归算术,如何?”

“臣遵旨,感激皇恩浩荡。”李之藻躬身领命,心中暗自揣摩,此乃皇上求学心切,非难事也。

朱由校挥手遣退李之藻,手捻须髯,沉吟道:“国教教材,亟待编纂。然大明各科尚缺系统归纳,尤以算术为甚,诸如《周髀》、《九章》等经典,虽为瑰宝,却混杂天文,难以直接为教材所用。”

理工之治,贵在条理分明,各司其责。朱由校心中已有定计,清除冗员后,又一难题浮现——左都御史张问达,其位可替。言官既已赴劳役,科道两衙几近清空,监察体系亟待重建。

指尖轻敲桌面,朱由校深思:“都察院、六科、内阁,三者相连,牵一发而动全身。大明旧例,非翰林不入阁,此乃英宗后遗风,意在制衡。然时移世易,朕意破此陈规,不拘一格。”

科举殿试,一甲进士入翰林,再图内阁之路,此潜规则束缚人才,非大明长远之计。

土木堡之变后,皇权与相权之博弈,留下深刻烙印。

然今朝非昔比,皇权稳固,何须再循旧制?

在朱由校心中,朝政新局已初具轮廓,打破常规。

行政、财务、监察三足鼎立,内阁则须扮演平衡枢纽之要角。

本章未完,下一页继续

书页 目录
好书推荐: 我气质非凡,被柳如烟一见钟情 全球天降神种,开局种出全知之眼 穿书成了万恶男配 从一人开始成为诸天最强店主 谁动了那座荒岛 葬天塔 嘿嘿嘿!你的金手指是我的咯 怪物出没 上古归来我自神魔无双 星海遥遥归家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