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> 大明史上第一大帝

第105章 发饷!(4/5)

目录

王三善,京中闻帝论银,心有所动,遂访久镇西南之布政使朱燮元。

据其所述,川渝之地,一两白银仅易铜钱四五百,铁钱七百,看似微薄,实则井盐一斤五文,粮一石四钱,物价低廉至极,钱贵物贱,京城购买力至此倍增,足见银荒之甚。

朱由校忆往昔,四川之地,屡为朝廷征兵,万历以降,土司亦领从戎。

览王三善奏章,奢安之乱之因,跃然纸上——生产滞后,劳力过剩,货币匮乏,市场难容,终致反叛。

此乃后世所谓“高失业率”之兆。

大明对北蒙互市,始于嘉靖;而南土司互市,则放任自流。

水西土司,轻易集众两万,应朝廷之召,虽终行悖逆,亦显南方土司势力之膨胀。

朱由校思忖,通货紧缩如高压锅蓄压,稍有触动即爆,王三善用银平乱,实为减压之举,未尝不可。

然念及辽东局势紧张,大明已力有不逮,再开缅甸或安南之战端,无异于添薪于火。

王三善之策,对土司宜抚不宜剿,朱由校深以为然,遂定计稳辽东,避两线作战之险。

“大明今朝,辽东已是重负,岂可再启战端?”

言罢,朱由校目视黄克瓒,语重心长,“王三善所为,正合朕意,东南土司之事,当以和为贵。”

语毕,合奏本,神色凝重,显见国事之重,不可等闲视之。

"陛下圣明,洞若观火。"王三善恭敬应和,双手作揖。

"今四川精锐尽遣辽东,若东南再生波澜,恐川军亦难安其心,战意阑珊。"

"诚然。"

朱由校轻叹,目光转向黄克瓒,语带急迫:"朕命童仲揆引川军归蜀之令,可已至辽东?"

"陛下,微臣此番正是为此而来。"

黄克瓒迅即回应,又呈上一本奏折,"辽东经略熊廷弼急奏,局势突变,恳请暂缓川军回援。"

"突变何在?"

朱由校闻言色变,语气中透出不容置疑的威严,"莫非辽沈已失?"

他昔日曾严惩御史,力挺熊廷弼,若此时辽沈有失,京城之势必陷被动。

"皇上宽心,孙巡抚于辽东屯田,报称辽沈民心渐稳,暂无失土之忧。"

黄克瓒连忙安抚,话锋一转,"变故在于开原、铁岭两地。"

"速速道来。"

朱由校挥手,示意太监取来奏折。

"自二月熊经略大败建奴,两白旗灰飞烟灭,贼首心生退意,竟欲将开原、铁岭等重镇拱手让于蒙古内喀尔喀部落。"

"内喀尔喀?"

朱由校眉头紧锁,急取舆图审视。

大明辽东防线,辽沈为核,北有开原、铁岭之突出,恰似利剑悬于敌喉。

此地北邻科尔沁,东接叶赫女真,西连内喀尔喀,战略地位不言而喻。

开原、铁岭,分别为叶赫、内喀尔喀互市之所,而科尔沁,则成为大明制衡蒙古之策的牺牲品。

"若建奴真将两地赠予内喀尔喀,彼等一旦接纳,大明与蒙古之战端,恐难避免。"

黄克瓒继续分析,"内喀尔喀背后,站着林丹汗,蒙古黄金家族之后裔,野心勃勃,不可小觑。"

继续阅读

本章未完,下一页继续

书页 目录
好书推荐: 我气质非凡,被柳如烟一见钟情 全球天降神种,开局种出全知之眼 穿书成了万恶男配 从一人开始成为诸天最强店主 谁动了那座荒岛 葬天塔 嘿嘿嘿!你的金手指是我的咯 怪物出没 上古归来我自神魔无双 星海遥遥归家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