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3章 矿税!(3/5)
试想此景若置二次元,二人间早已电光火石,交锋无形。
良久,朱由校终启金口,一语定乾坤:“工部主筹,户部掌税。”
言简意赅,却如巨石投湖,激起层层涟漪。
“这……”三字轻吐,满室皆寂,三人面面相觑,矿税分治之策,看似明晰,实则暗藏玄机。
朱由校心中自有丘壑,低语道:“账目钱财,需泾渭分明。”
此言一出,虽细若蚊蚋,却字字入心,三人皆感其深意。
后世有学,名曰会计,财务出纳,各司其职,犹如铜墙铁壁,防贪拒腐。
然此时三人,对此一无所知,唯有满腹疑惑。
“财务掌簿,出纳掌金,二者分治,贪腐无门。”
朱由校一语道破天机,既释其惑,又显其智。
工部明察秋毫,统筹矿脉,清账督税;户部则依账行事,收税四方,反督工部。如此一来,贪墨难遁,漏税无存。
三人闻言,面面相觑,心中疑云密布,此法似曾相识,莫非陛下又施妙手,重演度支司拆分之局?
毕自严与袁世振,虽私交甚笃,却因账目屡起争执。
此番皇帝再施挑拨,莫非欲造户部新“天启”?
毕自严心思电转,躬身奏道:“陛下圣明,然此法初行,尚需实践检验。臣请于顺天府试之,待成效显着,再行推广。”
“爱卿所言极是,谋国深远。”
朱由校赞许有加,手指轻点毕自严,意味深长。
“毕、袁二卿,术算精通,账目娴熟,便由尔等总结此法,而后由户部、工部联手推行,如何?”
"臣等谨遵圣谕,俯首而应。"
皇帝一言既出,殿内三子迅即躬身,如松之挺立,瞬转谦卑。
立于巍峨殿阶之巅,目送三人背影渐行渐远,朱由校眉宇间掠过一抹忧思,似云雾缭绕于大明末年之际。
彼时,贪墨之风盛行,漂没之弊日甚,究其根源,皆因大明财经之策,薄弱如纸,难抵风雨侵蚀,账目混沌,遂成蠹虫滋生之温床。
今时今日,他誓要力挽狂澜,修补此千疮百孔之堤防,更欲双剑合璧,策略与惩戒并行不悖。
"陆文昭于度支司反腐之事,进展如何?"
帝声朗朗,穿透殿宇。
"禀陛下," 刘时敏紧随其后,眼珠轻转,略加思量,"度支司已立章程,旬报内阁,贪赃之徒,一律绳之以法,直送刑部。
" 继而细述,"四月初元,毕自严大人禀报,三月之末擒获贪腐三贼,皆已移交刑部严惩。"
"闻卿所言,朕忆起前事。"
朱由校颔首,眼神深邃,似穿梭于记忆之海,"确是度支司之名,上达天听。"
其身周,信息如茧,纷至沓来,又匆匆而去,难以久驻心田。
沉吟片刻,朱由校袍袖一挥,毅然转身步入殿堂深处,其言随风飘散,落入刘时敏耳中:"召陆文昭觐见,朕有重任相托。"
"奴婢领旨。"
刘时敏闻言,不禁颈项微缩,心中暗忖,陆文昭虽于度支司默默耕耘,朝堂之上几无声息,然其锦衣卫之身份,却如利剑在鞘,锋芒内敛,他刘大珰岂能忘怀?
时光荏苒,半年有余,陆文昭与毕自严并肩作战,虽不显山露水,却已深入贪腐之腹地,其志可鉴,其行可表。
急召陆文昭觐见,闻其反贪佳绩,朱由校沉吟片刻,感慨锦衣才俊之稀缺。
陆文昭于度支司行事,颇感掣肘,难展鸿图。
“朕赐你二百精兵编制,广招贤能之士。”
继续阅读
本章未完,下一页继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