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> 大明史上第一大帝

第122章 立威。(1/5)

目录

"悠然若闲,实则非闲。"

手执香茗,静坐于内阁枢机之地,韩爌自嘲为这庙堂之首的闲云野鹤。

六部奏疏直抵龙颜,御笔一挥,内阁唯余拟旨之责,他这辅臣之位,竟成了架空之木。

偶有四方来奏,也不过挥毫票拟,权作点缀。

大明疆域辽阔,四海升平,奏疏稀疏,皆因地方官吏祈愿一方安宁,非迫不得已,不敢惊扰圣听。

"辅臣大人,急件!董应举之奏章已至。"

正当韩爌以为今日又将虚度之时,一内阁中书神色匆匆,手捧奏本步入。

"董应举?莫非田清之事又起波澜?"

韩爌心中暗自盘算,先忧后喜,兵法之道,亦用于此。

"非也,乃欲厘定京师寺观田亩之数。"

"哦?"

闻言,韩爌眸光一闪,讶异之色溢于董应举此举,岂非连佛祖的清净之地亦不放过,莫非皇庄勋贵之田尚不足其胃口?

翻阅奏章,韩爌心惊不已。京城内外,寺观林立,竟坐拥百万亩良田。

若以新政计税,岁入十万石,轻而易举。

韩爌心中暗喜,此等功绩,足以令他重获圣眷。

然而,寺观背后,错综复杂,且善走夫人之径,利弊权衡,韩爌眉头紧锁。

更兼谶讳之事,牵涉甚广,他提笔欲书,却又缓缓放下。

沉思片刻,韩爌终在奏章上挥毫“拟准”二字,决心已定。

此奏一出,迅速流转于司礼监,最终呈于朱由校御案之上。

"诡寄田亩,董应举之意,深矣。"

朱由校览毕,抚须长叹。

寺庙道观,亦成偷税漏税之渊薮,世间邪道,何其多也。

未仕之人,田产虽丰,却难享优免之惠,新政虽有,犹显不足。

此中种种,皆显大明之世,藏污纳垢,待有识之士,一一澄清。

生员、监生、秀才之辈,仅享八十亩之限。

家族未出举人进士,田产却盈余,何以处之?

寻那慈悲为怀的显贵乎?

然,真君子怎会借权势之便,侵吞他人挂靠之田?

既无信赖之贵人可依,唯有寄望于清净庙宇,以避朝廷之赋税重压。

“财富,皆是浮云。”

董应举细数京城香火鼎盛之庙宇,名下良田动辄十数万,朱由校不禁再叹:“整顿,必须整顿!寺庙道观之田,皆应归为民田之列。”

御笔一挥,于董卿奏章之上留下圣裁,犹觉不足,又添墨道:“按庙宇规模分级,持田自万亩递减至千亩,余者尽散民间,谁耕谁得。”

言罢,朱由校忽转首问刘时敏:“朕令天津府自山东北直隶招募无地之民,赴辽东屯田之事,进展如何?”

“禀陛下,已募得五百户,正候于天津卫,待船启航。”

刘时敏作为司礼监掌印,对朝事了然于胸,即刻回禀。

本章未完,下一页继续

书页 目录
好书推荐: 我气质非凡,被柳如烟一见钟情 全球天降神种,开局种出全知之眼 穿书成了万恶男配 从一人开始成为诸天最强店主 谁动了那座荒岛 葬天塔 嘿嘿嘿!你的金手指是我的咯 怪物出没 上古归来我自神魔无双 星海遥遥归家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