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9章 靶子。(4/5)
卫所,乃大明之基石,沿海之崩,倭患肆虐;九边之溃,养兵耗资;辽东之败,奸奴猖獗。
今朝廷欲撤卫所,整军备,熊廷弼虽心向之,然后续治理之繁,实乃辽东上下共苦。
田亩皇恩,军户承之,然户口编籍、屋舍器具,皆成难题。
辽东战火连绵,国事为先,暂压众议,然人心浮动,隐忧暗藏。
更兼辽东与京畿同病相怜,人才匮乏。京城因万历之怠政而人荒,辽东则因战火与士子逃逸,成为识字者稀之域。
孙承宗虽持新政,破格提拔,仍难解燃眉之急。
“但愿孙公能援手一二。”熊廷弼望着窗外明月,心中盘算,此等密事,当借孙公之便,上密奏以陈。
与此同时,定辽右卫,毛文龙正急切游说杨镐:“兵马使,战机稍纵即逝,不可不速决!”
言罢,他激动地将夜不收探报掷于案上,“建奴精锐远赴朝鲜,老巢守备薄弱,此乃天赐良机,辽军虽疲,亦足以胜此未历战阵之奴仆。”
杨镐端坐帅案后,静如止水,而毛文龙则如火燎原,力陈出兵之利。
兵马使大人,请过目,此乃夜不收密报,言建奴已破朝鲜义州、铁山,满载而归,收获之丰,令人咋舌。
据夜不收细探,仅粮草一项,便超三十万石之巨,堆积如山。
若任由建奴将此等物资安然运回老巢,朝廷日后征剿,必将倍添兵马,粮草之耗,更是难以估量。
届时,大人如何向圣上交代?
毛文龙此人,历史中周旋于李成梁、王化贞之间,又得袁可立青睐,其舌灿莲花之技,可见一斑。
他贴近杨镐耳畔,轻声细语:“大人年近古稀,难道不为子孙后代谋一份基业?此番建奴掠夺朝鲜,金银财宝定是不计其数,若能一举击溃,此皆大人之功也。”
本章未完,下一页继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