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9章 靶子。(5/5)
杨镐闻言,眼皮微颤,旋即摆手,淡然言道:“本官非贪财之辈。”
然其心中波澜,已难掩饰。
“大人所虑,无非是建奴反扑定辽右卫。”
毛文龙胸有成竹,手指舆图,信心满满,“定辽右卫地势险要,道路难行,建奴纵有千军万马,亦难施展。我对此地了如指掌,非李如柏、李如松之流可比。”
杨镐沉吟片刻,仍显犹豫,终提笔修书一封,欲请熊经略定夺。
一番权衡后,他选择将重担转交熊廷弼。
毛文龙见状,心中不免懊恼,如此良机,竟被错失。莫非萨尔浒一役,真让杨镐心生畏惧?
八百里加急,请战公文翌日便至熊廷弼案头。
熊公览毕,亦是踌躇满志。打与不打,成了摆在他面前的难题。
辽东局势微妙,铁岭既复,他未敢轻举妄动,恐开原得之复失。抚顺关外,川军与建奴对峙,大战一触即发,却又各自按兵不动。
“闻建奴因粮尽而杀老弱,此乃天赐良机。”
熊廷弼手执夜不收奏报,沉吟道,“兵法云:‘因粮于敌’,若能半道截击,焚其粮草,定能重创建奴。”
念及《孙子兵法》之精髓,熊廷弼心意已决,拍案而起:“打!”此次出兵,非为援朝,实为削弱建奴,令其无以为继,乃至饿死。
然行动之前,他需周密部署辽东防线,以防建奴狗急跳墙,祸及内地。
如此,大明数十万军民数月耕耘之成果,方得保全。
大明史上第一大帝三月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