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1章 不在计划 内(4/5)
咚咚之声,愈敲愈急,终至一拳擂桌,震得御书房内人心惶惶,太监宫女皆惊惧失色,胆小者更是跪伏于地。
朱由校环视四周,挥手示意众人安心,内心虽波涛汹涌,却强忍不问之念,深知前线将帅需自主决断,以免微操误事,重蹈“秃头校长”之覆辙。
遂将锦衣卫奏报置于一旁,转而询问刘时敏:“今日尚有何奏章待阅?”
刘时敏起身禀报:“除却辽东相关弹劾外,余者皆已批阅完毕,皇爷可令涉事者自辩。”
朱由校挥手示意,起身伸腰,心中暗赞皇权之妙:“大明皇权,真乃无上之宝。”
继而问道:“六月已至,南海子工程进展如何?”
刘时敏略一思忖,答道:“魏忠贤于五月十五上报,大仓围墙已立,度支司地基亦固,预计两月可成。”
闻此言,朱由校心中暗赞魏忠贤效率,更感皇权之威:“此即皇权之力,朕意所至,无人能阻。昔有高拱,欲以十岁幼帝之时,与皇权争锋,终难逃历史洪流。”
隆庆六年,五月二十六日,明穆宗朱载垕龙驭宾天,遗世而去。
未及六月,国丧之余,高拱即上疏《新政五急疏》,振聋发聩。
一曰御门听政,遵祖宗成宪,群臣奏事,必亲聆圣训,以示政出宸衷,百官凛遵。
二言事须面陈,以尽其详。偶御文华,许臣等随侍,紧急事端,不拘时请见,或于讲读之余,上达天听。
如此则政通人和,权柄不旁落。
然时万历幼冲,年仅十龄,何谙世事?御门面议,恐难有深谋远略。
三则朝罢回宫,依例再奏二次,御览后,内阁票拟呈上,确当无误,方得施行。
此举意在畅通下情,杜绝奸弊,使皇上洞悉国是。
四论奏章留中,非治世之道。望一切章奏,悉数下发,未下者,准臣等请旨查明。
如此则政务无阻,内外不疑。
五斥事不议处之弊,重申内阁议处之权。
本章未完,下一页继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