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1章 不在计划 内(5/5)
章奏皆由内阁详拟上呈,不合圣意,再议不迟。
禁中旨内批,非经内阁批拟,不得施行。此举旨在集权内阁,防微杜渐。
高拱此疏,前四策尚属中肯,唯末条触及李太后心防,惊为蛇蝎,疑其有王莽之野心,欲图不轨。
李太后悲愤之余,决意罢黜高拱,张居正继之,与冯保共谋国是,皇权稳固,无人敢觊觎。
“皇爷,毕自严大人有本呈上。”
朱由校正憧憬南海迁都之梦,忽闻小太监急报。
“呈上来。”朱由校接过奏章,目光聚焦于《国朝钱粮使用疏》。
毕自严此疏,匠心独运,仿借贷记账之法,对钱粮需求详加规制,不仅列明数额,更细究用途、经办人,责任分明。
其意在于整顿财政,使国朝经济脉络清晰,后世君主不再蒙昧于财政迷雾之中。
且毕自严更欲向度支司索复核之权,其志在为国家财政筑起铜墙铁壁,用心良苦,可见一斑。
他举荐的乃是非同小可之人——锦衣卫千户陆文昭,此名一出,满座皆惊!
朱由校挥毫泼墨,于毕自严之奏章上遒劲有力地落下一“准”字,随后沉吟片刻,笔尖轻舞,续道:“钱粮筹措,物资广集,库藏充盈,皆需细密筹谋,速拟章程呈朕御览。”
言罢,字字珠玑,尽显帝王威严。
“即刻送回内阁,不得有误。”
朱由校轻吹墨迹未干之纸,随即交付于一旁候命的小太监,动作间流露出几分洒脱与决绝。
目送小太监渐行渐远,朱由校心中波澜起伏,暗自盘算:“锦衣卫之变革,如箭在弦,不得不发,是时候启动这盘错综复杂的棋局了。”
言罢,他眼神中闪烁着睿智与决心的光芒,仿佛已预见未来风云变幻,尽在掌握之中。
大明史上第一大帝三月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