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2章 清流。(4/5)
毕自严躬身答道,忧虑之情溢于言表。
“毕师观此大缸,乃大明官场之缩影。”
朱由校指缸而言,“日久见人心,如毕师般久经宦海、为国为民者,必沉淀缸底,虽不雅致,却能解民之困。”
“而言官如水,为天子耳目,监察群臣,辨奸惩恶。”
“孟子云:‘沧澜之水清兮,可以濯我缨;沧浪之水浊兮,可以濯我足。’”
言及此处,朱由校目光如炬,看向毕自严,
“朕非昏君,然今之水却浑浊不堪。”
“何故?渣滓混入其中。”
“清流之名,他们可配?暗中收受士绅豪绅之贿,为其奔走呼号。”
“清流之名,他们不配。”
朱由校语气坚定,看向毕自严,
“卿将朕意传于群臣,清流者,清为净,流为动。”
“欲称清流,须清廉自守,敢让锦衣卫查之;须实地考察,动如脱兔。”
“做不到者,不配清流之名;敢冒称者,榜之天下,示其虚伪。”
闻皇帝亲释清流之意,毕自严瞠目结舌,
“这……此乃全新之解啊!”
有些事情,轻如鸿毛,未上秤时无足轻重。
只手搅动水缸,波涛汹涌
“然一旦上秤,分量之重,恐逾千斤。”
朱由校甩掉水珠,望向毕自严,缓缓道:“祖宗设言官,位卑而权重,闻风奏事,监察百官,原是美意。”
“大明祖宗之制,虽无言官规谏君王之权,然两百五十年来,他们未尝不效法前朝,犯颜直谏。”
言罢,朱由校目光灼灼,问毕自严:“朕自登基,常感疑惑,为官者,言语岂能不负责任?”
毕自严闻言,略一迟疑,道:“言官品阶虽低,太祖却赐其言者无罪之权,意在鼓励他们畅所欲言。若言官行事瞻前顾后,便失其本意。”
老臣言辞,颇有分量。
“言官所奏,天子准否,皆在君心。被劾之臣若真有冤,亦可自陈。”
“陛下所言‘清’字,臣已明了,但‘流’字……”毕自严神色凝重,“若要言官流动起来,恐其品级难与资历相称。”
朱由校点头,意思明了:官员若如海瑞般流动,御史、给事中等正七品、从七品之职,便不合适了。
“朕欲对都察院进行全面调整,届时将其品级提至正五品。”
朱由校望向毕自严,后世有种血液病,名曰白血病,病因乃克隆性白血病细胞失控增殖,累及骨髓与造血组织,浸润他处,抑制正常造血。此病与大明现状相似,可谓免疫系统失控。
大明清流言官,自文官时起,便如脱缰野马,不受控制。借此机会,提升都察院官员品级,重建监察体系。
本章未完,下一页继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