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> 大明史上第一大帝

第152章 清流。(5/5)

目录

“陛下,此事是否需廷议?”毕自严问道。

朱由校点头:“待顺天府新政完成,再议此事。”

小事大议,大事小议,特别之事不议。但此事关乎众人官貌,需提前放风。

“臣遵旨。”毕自严松了口气。

顺天府新政如火如荼,此时若再动都察院,定会掀起波澜。

“朕所言‘清流’之意,你稍后拟旨公告天下。”

“若有自称或被称清流者,便令饕餮署、正廉署查之,看其是否名副其实。”

“臣……遵旨。”毕自严犹豫片刻,拱手道。

朝中官员结党营私,毕自严岂能不知?但他也无可奈何。

法家三宝:势、术、法。这些人以势成党,一旦触动,便是牵一发而动全身。

皇帝之意,简而言之,便是“上秤”。

儒家子弟,既重面子,又重里子。他们因“清流”二字而聚,便以此打散之。

总有人难以自圆其说。

望着离去的毕自严,朱由校再次伸手搅动水缸。

朝廷这潭水,不能如淀粉般沉淀,泾渭分明。那叫党争!必须让它浑浊起来。

文渊阁内,毕自严刚回内阁,便急召六部尚书前来。

“陛下之策,妙哉!”周应秋闻毕自严言及皇帝欲为清流定性,拍案叫绝。

“清流?彼辈亦敢妄称清流?”周应秋环视在座诸部大臣,对言官们的厌恶溢于言表,言辞间不乏讽刺。

“欲称清流,当行清廉之事,如水之流动不息,否则何以清流自居?”

“恐此消息一出,彼辈又将聒噪不休,言朝廷重循吏而轻言官。”礼部尚书孙如游忧虑道。

“非禁言官言事,但勿再以清流自诩,何来轻视之说?”工部尚书徐光启针锋相对,言辞犀利。

“唯愿其言事之时,多加思索。”徐光启补充道,周应秋闻言点头,颇为赞许。

“便依陛下之意,立下规矩。”周应秋目光如炬,扫视众人。

“昔日海瑞,清廉无双,今当以此为鉴,布袍粗粮,老仆种菜,拒收礼品礼金。”周应秋言辞铿锵,意有所指。

此语一出,犹如利刃出鞘,直指清流体系之弊。

“若有清流自诩,表面清苦,暗藏奢华,便依陛下之意,将其虚伪之行昭告天下。”周应秋语气坚定,掷地有声。

如此一来,清流体系之遮羞布,必将被彻底撕下,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。

大明史上第一大帝三月天

书页 目录
好书推荐: 我气质非凡,被柳如烟一见钟情 全球天降神种,开局种出全知之眼 穿书成了万恶男配 从一人开始成为诸天最强店主 谁动了那座荒岛 葬天塔 嘿嘿嘿!你的金手指是我的咯 怪物出没 上古归来我自神魔无双 星海遥遥归家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