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5章 李贺(2/5)
二、李贺的诗歌特点
(一)风格独特
李贺的诗歌风格独特,想象奇谲。他常常以超现实的笔触,描绘出奇幻的世界,如《梦天》中,诗人仿佛置身于宇宙之中,俯瞰人间,“黄尘清水三山下,更变千年如走马。遥望齐州九点烟,一泓海水杯中泻。” 这种大胆的想象,让人惊叹不已。
辞采诡丽,变幻缤纷。他的用词华丽而独特,色彩鲜明。如在《雁门太守行》中,“黑云压城城欲摧,甲光向日金鳞开。角声满天秋色里,塞上燕脂凝夜紫。半卷红旗临易水,霜重鼓寒声不起。报君黄金台上意,提携玉龙为君死!”“黑云”“甲光”“金鳞”“秋色”“燕脂”“紫夜”“红旗”“霜鼓”“黄金台”“玉龙剑” 等词语,浓墨重彩,营造出沉重的悲剧气氛。
刻意创新,语言悲冷凄苦。他不用 “经人道语”,力求精炼和创新,常选用感情强烈或生新拗折的字眼,如 “啼”“泣”“冷”“鬼”“死”“血” 等字,使得诗歌充满幽冷哀伤。例如《秋来》中 “桐风惊心壮士苦,衰灯络纬啼寒素。谁看青简一编书,不遣花虫粉空蠹?” 尽显悲冷凄苦之感。
选词炼句不落窠臼,意象跳跃,结构不拘常法。他好用代词,不肯直说物名,如剑曰 “玉龙”,酒曰 “琥珀” 等。诗歌意象跳跃,结构常常突破常规,给人以新奇之感。
(二)善用色彩与意象
李贺擅长营造色彩斑斓而诡异的气氛。他常常运用对比鲜明的色彩,如在《苏小小墓》中,“幽兰露,如啼眼。无物结同心,烟花不堪剪。草如茵,松如盖。风为裳,水为佩。油壁车,夕相待。冷翠烛,劳光彩。西陵下,风吹雨。” 诗中既有 “草如茵” 的绿色,又有 “冷翠竹” 的冷色调,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凄美的氛围。
本章未完,下一页继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