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3章 程颐(2/5)
(二)长期讲学岁月
廷试落第后,程颐并未气馁,而是开启了长期的讲学之路。他的足迹遍布汉州、许州、洛阳、关中等地,以理学观点讲授《论语》《孟子》《大学》《中庸》等儒家经典。在嵩阳书院讲学期间,他与兄长程颢一起为书院制定教学目标、学规、课程等规制。谢良佐、游定夫、吕大临、杨时、刘绚、朱光庭等学子先后投入二程门下,使得 “洛学” 名声大噪。据资料记载,宋神宗元丰五年,太尉文彦博将洛阳鸣皋镇的一处庄园及千亩良田赠给程颐,供其着书讲学。此后二十余年,程颐多据伊皋书院讲学,为理学的传播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。
(三)侍讲崇政殿
宋哲宗即位后,程颐虽反对王安石变法,但对司马光完全摒弃新法的做法也有不同意见。在司马光、吕公着等举荐下,程颐入仕担任侍讲,在崇政殿说书,高调宣扬洛学。在此期间,他对天下事 “议论褒贬,无所顾避”,吸引了诸多学子求教。然而,他的直言不讳引来了朝中大臣的排挤,与苏轼为首的蜀党发生洛蜀党争。最终,程颐在政治斗争中接连被贬。
(四)晚年波折与离世
程颐的官职在晚年反复起落。崇宁元年,宋徽宗将其判为元佑奸党,焚毁其着作。但程颐始终坚持自己的学术理念,即便在困境中也不放弃着书讲学。大观元年,程颐病逝于洛阳伊川,终年七十五岁。他一生从教治学,着述颇丰,为后世留下了《周易程氏传》《二程文集?伊川文集》《经说》八卷等着作。他和哥哥程颢一起开创的洛学被朱熹继承发展后形成了 “程朱理学”,成为中国后期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。
三、思想成就铸辉煌
本章未完,下一页继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