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6章 抚台衙门议事(3)(3/5)
“若是说在座的哪位更了解抚台大人,那便只有登州知府鲁大人了。抚台大人任职登莱期间,鲁大人可是没少与刘大人打交道。”莱州知府朱万年脱口而出。
吃的津津有味的鲁廷彦听到有人提及自己,其立马停下了手中的动作,咽下了口中的食物,而后开口说着。
“谈不上了解,只是先前与刘大人一起共事罢了。我对抚台大人最为直观的感受就是务实肯干,在他的眼里,天下没有解决不了的事。此外,他是敢想敢干,不为那些世俗观念、规矩所扰。所行之事,皆是利国利民。”
“总结就一句话,做事,干实事。诸位千万不要有那种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。”鲁廷彦说罢后,对几人的闲谈也没了兴趣,便瞄准了满桌的佳肴。
“抚台大人既是务实之人,那就肯定会采取各种的措施与手段来施政。诸位日后也稍微收敛一些,别碰到枪口上了。抚台大人不到而立之年,便已巡抚山东,官居二品,可谓是简在帝心。”
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“虽然朝中有条约定俗成的规矩,非庶吉士不入翰林,非翰林不入内阁,但是只要陛下愿意,还是可以进入内阁的。”青州知府陈应元不禁感叹道。
二十多岁的年纪,许多学子还在科考,而刘巡抚却已走到无数人梦寐以求的高位。
“是极,是极。刘巡抚可不是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,其武力也是十分惊人,猛将都不足以来形容刘大人的实力。诸位日后还是小心些,万勿惹得抚台大人不悦。”鲁廷彦突然开口,十分友好的提醒着在座的知府。
“如此年纪,能文能武,日后出将入相也未可知啊。”济南樊知府随口一说。
此言一出,众官员一个个都默不作声,不知在想些什么。
天启五年四月三日。
刘卓与一众官员继续开始议事。此次议事的主题则是在各府境内兴修水利、流民问题的处理。
刘卓自然不能告诉在座的官员,从天启七年开始,陕西境内就开始大旱,饥民王二开始造反。
本章未完,下一页继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