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6章 抚台衙门议事(3)(4/5)
崇祯三年,干旱扩大到陕西全境与河南。
崇祯六年,旱情就会蔓延至河北、山东、山西、北直隶、江苏、安徽。
崇祯十年,干旱会扩大到整个北方地区与南方部分地区。
崇祯十四年、十五年,大汗会遍及全国南北,即便是浙江也不例外。仅有广东、福建、云南幸免于难。
还有崇祯六年的山西鼠疫,甚至传播到了京师,造成了大量百姓死亡。
面对明末的各种灾害,刘卓所能做的就是,尽量减少干旱、低温等因素对山西、辽东境内百姓造成的损失。干旱只是大幅度的降低了粮食的产量而已,可能有些地区却粮食绝收。
但只要把损耗降低,还是能够让多数百姓存活下来的。况且,如今可以在全省境内推广番薯,至于能不能帮助百姓度过天灾,就只有天知道了。
“兴修水利,需在两年至三年之内完成。本官会不时派人赴各府查看,若有阳奉阴违者,本官定不姑息。还希望众位慎重对待。”
“省内的流民不在少数,若是可以就地解决,本官自然是乐见其成。但是,如若确实困难,自有巡抚衙门出手解决。希望众位量力而行,切勿激起民变。”刘卓好心提醒着。
话音刚落,一个接着一个的知府开始向刘卓汇报州府的情况。除了兖州府外,其余诸府基本上都没有任何困难。
经过了长达两日交流与接触,刘卓基本上把自己的想法向众人详细表述。
从最初的水泥路修建,流民迁移与番薯的推广,兖州府的现状,及后来的市场、钱庄设立构想等。这些问题给众人造成了极大的冲击,对众人日后的施政也有不小的影响。
结束了本次议事后,刘卓并未宴请众人,直接劝众人尽快返回任上,安排接下来的工作。
本来,刘卓是打算将每季度初的几日定为总结、议事的日子,但是想到自己任职不久,还是放弃了。
本章未完,下一页继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