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> 明末:大周太祖

第213章 山东旱蝗(3/5)

目录

“旱蝗”是蝗虫的一种,在干旱地区出现的多。干旱条件下,由于蝗虫的生长、繁殖受到影响,导致蝗虫数量增多,进而对农作物造成严重的损害。基本上,只要有蝗灾发生的地区,必定会伴随着旱灾的发生。

历史上,中国地区蝗灾的发生频率、持续时间、影响范围、受灾区域远超其他的自然灾害。所以,各朝朝廷都十分重视蝗灾。

从明朝立国之初至李自成灭明,两百多年的历史中,出现的大大小小蝗灾近千次。十六个皇帝在位期间,基本都有蝗灾发生。经常发生蝗灾地区为北直隶、河南、山东等地。

蝗虫成灾基本上发生在夏秋季节,特别遇到大旱的时候,有利于蝗虫的生活和繁殖。

蝗虫的生命力与繁殖能力很强,虫卵基本上在地下埋藏着。若是不遇到雨雪天气,蝗虫多半会存活下来。此外,蝗虫的生长周期短,且是集体性生存,一出现就会造成灾害。

封建社会是小农经济为主的农耕社会,蝗灾对于农业的破坏极大。不仅会造成百姓颗粒无收,还会引发极端的恶性事件,从而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。

虽然蝗灾可怕,但在人们经历过多次蝗灾后,也总结出一些治蝗的经验。一方面向受灾的百姓赈灾,发放各种农具,帮助百姓恢复生产;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各种手段灭蝗。

继续阅读

距离蝗灾的发生也快了,兴修水利、破坏蝗虫产卵地等措施已经来不及。只有通过鸡、鸭、蛙、鸟等天地来吃蝗虫,火烧蝗虫、人力捕捉等方法了。

前世,在两千年时候,新疆发生特大蝗灾。浙江就曾支援新疆三万只的鸭子,一只鸭子一天可以吃两百只蝗虫,为治蝗贡献了重要的力量。

在二零一二年的时候,新疆又发生了特大蝗灾,这次,全国收集了三百万只鸡,送往新疆。这些鸡走到哪就吃到哪,硬生生的遏制住蝗虫的数量。挽救了过亿的经济损失。

后来,有专家发现,粉红椋鸟可以很好的控制蝗虫的数量。既不用驱赶鸭子,也不用费力收集鸡鸭。这些粉红椋鸟迁徙到新疆后,彻底帮助新疆人民解决了蝗灾。

《明史 熹宗本纪》记载:“天启元年八月戌子,杭州大火。天启三年秋七月辛卯,南京大内灾。天启四年六月癸亥,河决徐州。天启六年五月戊申,王恭厂灾,死者甚众。壬午,河决广武。天启六年夏,京师大水,江北山东旱蝗。秋,江北大水,河南蝗。”

本章未完,下一页继续

书页 目录
好书推荐: 软萌小毒妃,王爷哪里逃 荒野:亲和力max的我驾驭万兽 我一介仙尊还能让你欺负了? 没想到跟她走我成了富家小姐 小村潜龙 异界召唤之君临天下 人在汉末: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踹掉恶毒渣夫,我扭脸嫁他叔祖父 岁月里的少女独白 重生没记忆,那我不白重生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