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9章 现在人都重教,又有谁遵师了?(3/5)
至于”满堂灌"式的教学方法的不足,大家谈得也很多,学生参与度低,忽视学生个体差异,教学方法单一,培养学生应试能力等。
从总体来看,”满堂灌"式的教学优势很明显,而不足虽然不可忽略,但也不是什么天大的问题。
相反反观高举新教育教学方法也存着不少弊端,最显而易见的就是,硬件硬,软件软,老师的思想不在状态。现在条件越来越好了,有了多媒体教学,有部分老师就忽略了备课,课件怎么写就怎么教,缺乏对课程的深入分析和理解。
还有目前各大学校风靡效仿的集体备课模式,有好处也有坏处,所有老师讲得千篇一律,这样是避免了个体差异的问题,可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思考了吗?
甚至现在有些老师在做简单的重复工作,为了教而教,老师忽略了自身专业化的提升,教学能力停滞不前,长此以往,老师变成了教材和教材参考资料的传声筒。教学活动变得机械,毫无变化和知识延展性,这样的教学方式如何培养有主动性,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学生?
还有就是重数量,轻质量。尤其是量化管理进入学校后,评价老师的工作业绩,看班上的优秀率,及格率,达标率,看几个学生能考上重点学校,检查老师的教学态度,年终写总结,大多要数一数自己这一年组织了多少次评优课,听了多少节推广课。我认为学校应该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,而不是片面地去强调这些可以量化的指标,你越这样去衡量和考核,那么老师为了完成相应的目标,自觉性地会选择某些数量性的工作而忽视了质量的提升。
本章未完,下一页继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