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> 一人之下:我,张之维,嚣张的张

第676章见师父,守黄庭,养谷神(4/5)

目录

正所谓,心无所住,至善如水,至虚如谷。

在虚怀若谷之下,产生的一种特殊明澈觉知,称为谷神,也叫玄牝。

总之,这阐述了一些本体论的道,本体论是东西方都在讨论的一个很著名的观点。

这里不谈西方炼金体系,在东方练炁体系里,本体论又被称做“本根论”。

一些道家高人,一般都把天地万物的本根,也就是天地根,归结为无形无象,与天地万物根本不同的东西。

在他们的理解中,天地根有三种解释。

一是没有固定形体的物质,譬如先天一炁。

二是一些关于抽象的道的概念或原则,如“无”,“法”,“理”。

三是“心”,也就是主观的精神的延续和长存。

这三种观点,分别源自三种学派。

道家的典籍就是这样,它直指大道,但又玄而又玄,一千个人读,有一千种理解。

并且,这一千个人,往往都能有所得。

而这三种学派,若按后世的理解,或许可以归属于朴素唯物主义、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。

至于张之维,他并没有对自己进行划分。

他不是单纯的唯物主义,也不是单纯的唯心主义。

或者在他看来,逮着一个观点使劲论证,其实便是陷入的妄执,如果放下执念,跳出来看,或许有很多不同的点。

而在他看来,道祖老子,既有唯物的,也有唯心的,或者说,它们其实是共存的。

那这么一来,上面对“天地根”的三种解释,其实都说的通了。

所谓的天地根,既是先天一炁,也是抽象的道理和原则,法则。同样,它也是“心”,是主观的精神的延续和长存。

或者说,从某种意义上而言,它们本来就是一个东西,是一个相互递进的关系。

第一步是打磨自己的“心”,自己的主观。

第二步是具化先天一炁。

第三步才是化为法则和道理。

一念之此,张之维就想起了三一门,逆生三重所求的是把自己练为先天一炁,这不就正符合了其中一个观点吗?

或许三一祖师便是看到了这一点,但他太执着了,放不下,所以看不见后前一项和后一项,步子迈大了,扯到蛋了,终究是不能成。

而若成了呢?

本章未完,下一页继续

书页 目录
好书推荐: 游戏王之巅峰决斗者 四合院:先娶秦淮茹再斩于莉 四爷的娇宠贵妃 不服就干!撸袖子搬空家产再下乡 凤逆九天:重生之凰女传奇 织影记 我是道士,老婆不是人很合理吧 鬼灭:转生有一郎,开局掀棺而起 四合院的普通人生 云过青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