参与招人(3/5)
包括亲自写点宣传什么的,这还真是奇怪了,字就这样多,存储在认识树里面,如果是胡乱地组合,那表述出来的只能是字而已,人却是可以进行交流表述的,这种组合出来的字让自己看懂什么意思,也让别人看懂了什么意思,这可能是感觉在起作用,毕竟读到字,产生的是某种感觉,因为人的感觉构建类似的原因。
也实际上是顺着感觉在表达字句,被看懂也是正常的。表述的字其实就是感觉的指代符号,感觉能够产生懂的感受,也是可以理解的。奇妙的是,产生某种灵感,突然构建了什么,或者突然领悟到了什么认识,这种触发是非常奇妙的。
也就是感觉才有这样的特性,被突然触发出别的感觉,这是感觉的运行轨迹决定的。字其实也是一个个离散值,感觉可能是连续运行轨迹,大脑也无法有效监控跟踪连续运行轨迹,只能监控离散值。
这可能是信号不同步,信号监控不是一直跟踪着的原因,是大脑的构建决定的。这样就很有意思,大脑监控着字,实际链接着字,当感觉运行轨迹经过的时候,一路点亮了字,传递到大脑监控处被读出来,又从耳朵中回来,产生某种懂了的感觉,就是知道是什么感觉产生了,痛,饿,或者其他有意思的感觉产生了。
想必懂了的感觉,主要是认识树存在的关系,那里有一种认识对应关系,痛指代着什么感受,这种记忆模式,当然这只是指代,更深入下去的认识树构建是后续自己慢慢构建形成的。
因此当字“我”被触发读取的时候,在认识树里面懂“我”是什么,可能也只是部分懂的感觉,实际上是比较模糊的那种懂的感觉,不清晰,说明懂那里的认识树还没有构建完全。
本章未完,下一页继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