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二十七章:治国安邦之术(3/5)
玻璃厂的收益高了,陛下就可以减免天下农税。
当然了,到了那个时候,商人数量也会增加,所以臣之前就说过,三十税一的税率低了,而且必须要对商人进行监管。
……”
陈松只是以玻璃厂为例,用玻璃厂来替代官办工厂,朱元璋也能听明白。
朱元璋眯着眼睛思考着陈松这番话,说实话,这话听起来确实有些惊世骇俗,可仔细想想,却又非常有道理。
人人都说老朱家看不起商人,可是这个说法实在是流于表面。
洪武初年,朱元璋制定三十税一的税率,就是为了鼓励商业。
郑和七下西洋,满朝文武都说朱棣好大喜功,耗费无数。
可是,如果真的耗费无数,朱棣是闲的没事干吗?
朱棣登基时,靖难之役打了那么长的时间,不说当时的财政已经崩溃,朝廷也确实拿不出来多少钱。
如果真的如朝臣所言,朱棣哪来的钱征伐草原?难不成出征的士兵不吃饭,吃西北风吗?
七下西洋如果真的不赚钱,为啥朱棣一边下西洋,一边北伐草原?
永乐年间,朱棣修北平皇宫,北伐草原耗费钱粮无数。
如果只靠国内的税收,想要支撑起这些,不说做梦,也是够呛。
朝臣之所以这样说,是因为朱棣不带着他们玩,他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,只能看着那些钱流入朱棣的口袋。
朱元璋脸上的表情不停的变化,时而沉思、时而忧虑、时而兴奋。
“你说的很有道理,但如果被朝臣听了去,肯定会骂你。
对了,你说这个宝钞迟早要垮塌又是怎么回事?现在宝钞还算普遍,并没有什么垮塌迹象。”朱元璋指着奏折上关于宝钞的部分,问道。
陈松道:“陛下,臣在奏折上说,金银本无价值,它是用来衡量货物时才拥有价值。
本章未完,下一页继续